為什么同樣是面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或失意,有些孩子會很快繳械投降,而有些孩子不會被擊敗,沉著應戰(zhàn),越戰(zhàn)越勇呢?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坎坷,父母要教給孩子勇氣面對這個充滿未知的世界,告訴孩子:輸?shù)闷鸩拍苴A得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碰到困難和挑戰(zhàn),有時他們會成功,但更多的時候他們會失敗。一些孩子會因為受到一點兒挫折,一點兒批評,就會變得萎靡不振,失去自信。父母一定要從小加強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培養(yǎng) “挫折忍受力”,教會孩子有強大的內心,以正確的態(tài)度和方法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對于那些剛毅、天生不愿服輸?shù)暮⒆?,我們應該慢慢地向他們強調:“輸贏并不是最重要的,不要太在意***的結果,重要的是自己享受這個過程。世界上沒有常勝將軍,只要自己覺得努力了,對得起自己的心就可以?!?/p>
孩子“輸不起”的根源:
◎個性所致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因此,面對挫折時的反應也會有所不同。有些孩子比較外向、做事大大咧咧、豪放、不拘小節(jié),因此在遭遇挫折時,他們更容易面對。而有些敏感、焦慮、對人對己要求非常高、追求完美的孩子則不同,他們一旦出了點兒差錯,不是怨天尤人,就是變得非常焦慮、憤怒或者不高興。
◎過多的表揚
現(xiàn)今社會,贊揚、激勵孩子漸漸成為教育孩子的核心理念。孩子們稍有一點兒成績,父母就大加表揚,激勵他們繼續(xù)努力:“你真棒!”“你真聰明!”這樣的做法確實在一定程度能起到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的作用。但也正因為事事以表揚為主,孩子很少聽到批評,使得孩子們對失敗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較脆弱,稍不如意,就會被擊垮,心理失衡,無法承受。
◎溺愛
現(xiàn)在的孩子從小生活在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環(huán)境中,而一旦希望和要求落空時,他們就感到無比的失落和挫折。
讓孩子“輸”得起!培養(yǎng)內心強大的孩子的六個關鍵:
關鍵一:設置恰當?shù)哪繕?/p>
許多父母從小給孩子灌輸這樣一個觀念:“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能行,一定會有進步,一定能考出好成績?!碑斎贿@句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鼓勵孩子的作用,但很多時候,這樣的話語也可解釋為:“如果你不會做習題,考試成績不好,就一定是你不認真、不努力的結果。”孩子一旦考試沒有得到理想的成績,父母就批評孩子不用功。
這么做,父母完全忽視了每個孩子在能力上是有差異的。在這種情況之下,父母就是請名師給孩子補課,再督促孩子、逼迫孩子,孩子也不可能達到父母的要求和目標。
父母因此很失望,責罵孩子,甚至體罰孩子。孩子一定會感到很委屈,覺得自己再努力也白搭。那么既然如此,還不如破罐子破摔好了。其實,孩子的個性不同,能力也不同。因此,父母在給孩子設定目標時,一定要根據(jù)孩子的能力,設置合乎孩子個性和特征的目標。
關鍵二:賞識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能力
因為“聰明”而受到表揚的孩子,他們把考試失敗看成是自己不聰明、沒有能力的結果。因此他們不愿嘗試去做有挑戰(zhàn)的事情,而傾向于選擇自己擅長或者簡單的事情來避免失敗。碰到他們不能很快解決的事情,常常以“我不擅長這個”而很快放手,這些孩子表現(xiàn)出缺乏忍受挫折的能力。與此相反,那些因“努力”而受到表揚的孩子更愿意把考試沒有取得好成績的原因歸結于自己“不夠努力”。因此,他們也愿意更加努力來接受挑戰(zhàn)。
關鍵三:并非所有人都是贏者
勝敗乃兵家常事,人在一生中,不可能事事***。可惜的是,在競爭激烈的時代,許多父母都害怕孩子失敗,為了不讓孩子 “輸在起跑線上”,我們的父母都變著法子、竭盡全力地鼓勵孩子爭***。每個家長或者都會碰到這樣的事情,如果孩子考試考砸了,只要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在考試中的差錯,吸取教訓,在將來的考試中爭取好成績就行。
關鍵四:強調過程而不是結果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以成敗論英雄。如果孩子得了***名,父母就非常高興。但當孩子出現(xiàn)了差錯,父母就會毫不顧及孩子的心情,批評孩子。這樣不僅會給孩子很多壓力,也會使沒有取得好成績的孩子感到很沮喪,特別是當他們竭盡全力卻沒有做好的時候。
關鍵五:借用英雄情結幫孩子走出困境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常常會有自己仰慕的英雄。有時候,父母苦口婆心說一百句,也比不上偶像隨意間的一句感慨。甚至偶像們什么都不用做,小粉絲們會主動為了追隨偶像而勇敢迎接生活中的挑戰(zhàn)。父母可以借助孩子心目中的榜樣,讓孩子明確自己的不足,幫他們走出成長過程中的困境。
關鍵六:接受孩子的失敗
在一般的情況下,沒有一個孩子會故意做出讓父母生氣、失望的事情,也沒有一個孩子愿意輸。很多時候,孩子犯錯時,他們的內心也很沮喪、很痛苦。因此,面對孩子失敗,父母不要明里暗里地向孩子表達自己的不滿“你怎么不像我的孩子,一直出錯”或者給孩子提各種“有用的建議”。其實,父母在給孩子建議或者責罵孩子不努力之前,首先要設身處地地想象一下孩子因為做錯事而產生的內心掙扎和痛苦。他們可能因為自己的錯誤而感到尷尬、羞愧、委屈、沮喪、悲傷、憤怒,也有可能因為自己的錯誤而喪失了自尊和自信。因此,父母在告訴孩子自己很生氣或者感到很丟臉之前,要靜下心仔細想一想:自己要說的話是不是能夠幫助他們?怎樣幫助他們?更重要的是,自己所要說的話將如何幫助孩子調整情緒,走出困境?